鼓鼓很苦恼,在得知自己不能修行前,他曾在藏书阁内熟读修行经卷。虽说他不懂其中的意思,但为了自己的梦想,他还是努力的将那些东西记下来。不懂的,他便会见人就问,可是能为他解答的人却少之又少。
后来他才知道,族中的藏书阁并非谁都有资格进入。若非爷爷是族长,他也只能站在族学问前的台阶上望上一眼。因此,族学中的小伙伴们都开始疏远他了,因为他们没有一位当族长的爷爷。
鼓鼓很大方,他说,你们也可以叫族长爷爷啊?从那以后,没人再主动理会他了。
“先生先生……”族学门前,鼓鼓拦住一位老先生道:“《人间卷》中有录:七情为六欲之果,六欲为七情之因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”
先生无奈摇头道:“顾名思义,互为因果。”说完便要转身而去。
“可是……”鼓鼓急道:“那六欲是什么?”他只能一个字眼一个字眼的问,不然他永远也得不到完整的答复,没有一位先生愿意在一个不能修行的孩子身上浪费时间。
先生无奈转身,正色道:“真、盛、知、贪、生、痴,此为修行界的六欲。问完了吗?问完了,我还要去处理符阵。”
“……”鼓鼓疑惑不解,张了张嘴,怔然无语。
先生叹了口气,双手背到身后,扬头挺胸,俯视着鼓鼓,道:“严格来说,这六欲也因种族、体魄、血脉、神魂、心境的不同而有天壤之别。说白了,那些所谓的规则界限都是以前那些修行前辈的经验。等你能够修行便会明白,没一样是说得准的。”
“呃——先生,我是想问,这真、真……是什么?”
“这真,便是真欲。说的便修行者当求真,真人、真命、真大道。这句话说的便是你要做个追求真理之人,而后你才能循此路融于天地之间,最终便可成就无上至道。”
鼓鼓眼睛发光道:“是道就好,无需至道。”
“你觉得这很可笑吗?唯有无知者才会拿狂妄当谦虚,不知所谓!”
“学生不敢,学生只想再发一问,望先生赐教。”
“这个态度还算正确,问吧,别浪费老夫的时间!”
鼓鼓郑重道:“真欲和七情又何相关?”
“族典之中有载,昔年族神玄子,年幼时便立志成就这天下唯一的无上道。”先生忽然面现敬慕之色缓声道:“他首先成了一个真人,便是求真之人。九岁窥虚,助人族平定藩王之乱,为精灵族打通了海上商路。终在十五岁以神王境破界飞升。族神玄子为得其道而归于真、求本我而纵其情,又因有情而无情,以无情而情挚,挚还于真,复归本我而得道。小子,我来问你,他修的何道?”
“情道!”
先生满意道:“不错,不过,严格来说算执道之中的挚情之道。”
鼓鼓又小声道:“那——接下来呢?”
“什么接下来?”
“就是,那……五欲。”
先生清了清嗓子道:“盛欲,便是强大肉身、灵魂及修为。两万年前族神憾山四岁入纸境,悟的是纸间魂。其灵魂的强大传说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,这在《族典》之中有记载。”
鼓鼓惊得张大了嘴,怔然道:“那……那位族神去了哪里?”在族中不可谈族神,既然先生提及,他怎能放过这个机会?在玄天城中,他就没见过一位族神,他一直想知道那些族神都藏在哪儿了,可爷爷每次听到这个问题都沉默不语。
“你小子疯了吗?《族典》明令,不可议论族神!族中大秘,难道你活腻了吗?”
“不不不,学生只是好奇。”鼓鼓眼神躲闪,忙问:“那知欲……”
“知欲便是求知、知人、知情理。万年前,人魔段兴,为平鬼族入侵悍然一夜成魔,虽说他不仅是因为知欲,他还为情所左右。”
“他为何叫人魔呢?是绰号,还是他杀人如麻?”鼓鼓开始脑补起来。
“段兴本为人族,入了魔道便为人族所不容,因有离思公主相护才于景都有了安身之所。为退鬼族,段兴行大义,于人族有大功,故又被人族称以仁魔。哼——说来还真是讽刺啊。”
先生又笑道:“人族向来认为,不成仁便成魔。仁至极而入圣,与修行者所说的情至极而得道,同出一辙。而段兴被冠以仁魔之名,也便是承认他情之两极皆至,这便是修行界传下来的大笑话。”
“那是……为什么?”
“终不过是有情因而得无情果,亦或是无情因又得有情果而已,本来没那般麻烦,只是人族目光短浅罢了。”
“哦——先生,那贪欲呢?难道说的是贪吃、贪睡、贪玩?”
先生摇头道:“非也,贪欲便为贪物、贪嗜、贪黩,虽说你不能修行,若你有幸到人族领地,亲身经历一番便会明了。再说这生欲,说的便是求生之欲、求死之欲、虚妄之欲。修仙者当以求生为先,只有活着才可修有所成,终见大道。”
“而求死之欲呢,有人心存死志为大义、有人求死为求生,这两种人都不奇怪,你若游遍东西大陆,便会明白,这两种人多得就如同芙草一样。至于虚妄之欲,就没那么简单了,这个不是读经卷就能得来,毕竟能有那种经历者几近于无。不过,族中曾经有位女圣人,呃——就是你娘,她也许会有答案。”
“娘么——”鼓鼓伤感道:“也不知爹和娘过得好不好。”
先生感叹道:“人间多有真情在,岂知情至白发生——”
“嗯?”鼓鼓很是不解,先生这句感叹,很是没来由。但看先生的样子象在说一个人。
“情至而痴,由思及痴,便又有那情思之苦一说。那痴欲便为痴魂、痴狂、痴魔。万年前有段兴杀妻的故事,那女子为情所困,也为大义而死,虽死犹生,真是可歌可泣。虽说这个说法没有经过证实,但却是你应该知道的说法。”
先生又叹道:“魔族的欲煞狂魔为成就无上魔道,历尽人间情劫,御女无数,情尽杀之,成就了无上大道。最后却被他的师弟段兴追杀而死,其所为可谓痴狂至极,入魔至深也算是古往今来少有的痴魔。所以,六欲生七情,七情乱道欲。可谓成也七情,败也七情啊。”
鼓鼓见先生不再谈及那白发人,也不深究。又思索道:“听先生所言,成就大道,七情不可少。爷爷曾说忘忧是很好的意思,可听先生所言,这忘忧又像是不好的意思。”
先生哼道:“若果真能忘忧,当然再好不过。但有损之七情,自然是种遗憾。未经历七情之结,只剩下了六情,那么又怎会明白真正的情……为何物?缺了忧思看起来虽美,美中未免也存了遗憾,那便是缺失之憾。这咒天穹顶之下本就大道不全,缺失尚不自知,更何况还缺失了那么久?”
“先生,七情之中为何不能少一种呢?”
“少一种又怎能算七情?”
“少了忧,也一样可以成就大道啊,就象玄子族神一样。”
“你年龄小又未悟得纸境,自然不懂七情之秘。你只需记得,天地有道,恒久不已;这人间万千大道最是理不清道不明,有强者之道、霸者之道、王者之道、阴阳之道等等,唯这情之一道,虽处于这天地之下,确又超脱于天地之上。”
先生又思索道:“换种说法,万种大道,以修情为首。所以说人生而具七情必有其用,族神虽以真欲成就无上道,其它六情却可补全这道之缺失。七情互结而生一道,一道又生两极,逐其一便难成其道。更何况,虚神境强者多是情极生道,又哪里晓得道亦可生情?”
“难道,入道不是抛弃了七情?”
“有情道方为无上道,身在这人间,谁又真正懂得这人间之道……”